兑 乾 离
4 9 2
震 3 5 7 艮
8 1 6
巽 坎 坤
出处第一,青囊经:
青囊经前文重复了废话,废话是废话吗?不!是世人没真正看懂的话!
天尊地卑:天尊,则当居于中正,至上,故在九数位。地卑,卑则当居偏鄙之下位,必不在中。
阳奇阴偶:阳,为乾震坎艮四阳卦。阴,为坤巽离兑四阴卦。奇为奇数。偶为偶数。何其明哉!正为此卦图所配。
出处第二,邵雍的五行配八卦:
世人皆知五行配八卦体取之于河图,却不知有用之于洛书。终是不知配法之误。若不以此卦法配之,河图数5、10属土可配卦,而洛书数5、10失于配卦何则?然,五行岂可无土乎?!
乾、兑(金);正配于9、4。
震、巽(木);正配于3、8。
坤、艮(土);6、7坤艮土,特取水火相化1、2—>6、7而成者,以水火不独立存在,必借土以存之也。(盖水独立为空气,火独立为烟灭,是水不为水,火不为火也,故以土相之。)另则,水流入地,火烧则上山;山上出火称火山,地上出水是泉,皆属自然之理。卦法自然。
离(火);坎(水)。正配于2、1。
此则与邵雍卦法自然吻合之处也。
出处第三,邵雍、朱熹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三连为王字,外加一点是主。所指明之方位正是洛书九数之位。
坤六断:所谓断卦者,算定也。故此取断字为定。六断,谓定位于六。另外,六为老阴,正属坤卦。
震仰盂,艮覆碗:取“俯仰于天地之间”之谓,故震、艮当为中层数三、七数。
兑上缺,巽下断:上下者,上下位。断者定。巽居下边,以坤已居六数,故巽当居之于八数。缺者,宫阙,于天边,以上与下相顺正成故,兑当居与八数上下正对之四数。
离中虚:中虚,则走邪,邪行不可使居正与中,是为邪火。虚者轻清,当在上邪位。中为洛书之中五,洛书当以位推演。四数位已由兑居,故此离当居二数。
坎中满:中满,满则溢。自中五溢出中下之一。
出处第四,五行数:
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正合于本卦所配数。只是五土,先天已失,由后天水火生成之。
出处第五,周易系辞传:
天地定位:另据青囊经所谓之“阳有体而阴有位”之言,定为体,是为定体,位则同名。非世人所臆测之上下一对立者也,况对立犯冲,本非所宜。
水火不相射:水火不相射,何以诸人配出之卦尽为水火相射?盖只算成数定数,不知有运化数也。
出处第六,三字经与古代传言: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释文:“有连三卦的,有龟藏的,然后才有周易,三易象。”1、连三卦的为这个中天卦法,2、龟藏的是洛书数,3、周易为世间传出的,但却是三易中最后出的,最后的定法。故而使用周易当追本溯源,方得其妙用。
“太卜掌三易。”
先人之语何其明哉!非然者古人何以处处提及三易?失而不复返,难道要后辈为流失的这一切耿耿于怀,哭哭啼啼?不!三易本就在周易中完备,只因世人对面不识,所以处处提醒着故国的人们啦。
至于为什么要隐藏这个重要的卦法,那要看先人遭遇到了什么事了,我非史学家,又如何得知。
出处第七,朱子之所以为朱子:
朱子最起码的贡献:1、让河图洛书浮出水面。2、识真经,断章句。3、发蒙学,导后人。
让河图洛书浮出水面,这是儒学之学之所以能从宋朝朱子之后的千百年间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了。而使用蒙学,让举世后人都能通过他们寻找到中天卦法,这是不得已,也是正教的情理之事了。很多人垢骂断章与四书,可是没有朱子断章,今天的人们,有谁能读得懂古人书呢?老古的人使用竹简,一片片的写,一片片的看,改是一片片的改,看是竖着慢慢看。中古的人用纸,是用线装的,错了拆线,去掉重来,看字还是竖着慢慢看。今天的人,简直不犯错的,写字是整本整本的,改的较少吧,看的是千万字的大部头一部接一部,横着速速的看,疲于奔命,还津津有味的说他爱看书,看啥子书呢,义理一窍不通!朱子断章,在简牍转为纸书的问题上为中华立了个天大的功劳,我想他之所以那么成功也在于这样的善细察微言大义了。朱子把他最妙的发家法宝教给大家,竟然在今天遭受如此多的垢骂呢!
今天的人们有眼无珠,不识泰山。古人可不是白痴,朱子的良苦用心受到当时尊师重教的先辈们正用,而且甘尊他为子,情理之中。千百年来,不知有过多少真正的读书人,对他所公布的三易感恩倍至呢!
对于朱子,我原先其实不存好感的,而且除四书等章句他留痕下来的偶尔过一点点外,我根本没看过他著的书。因为我们这辈打小的教导,一切中华罪因都是他搞的鬼。另一方面是我只相信孔子辈的书,对孔子辈之后的人只采取协助佐证的方式对待,不太关注。不过最近,我发现越到中华文化的关口上,就越会撞着他们,就比如河图洛书,比如这个中天卦法的发现,离不开他们!所以多写了点东东,为他说点话。尊师重教,不然,大家都会多多吃苦头的!
证辞一二:
邵雍的暗示:易中秘密穷天地。从来切莫教轻传。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仁)。
邵雍、朱熹为何不传而采取隐秘方式?这可不只是他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因为他们都秉承圣教,只有到了太盛世才能让传出来的。今天时逢盛世,被我这小辈拿来玩了,希望能给当今的易学界带来新一轮的繁荣。众人切莫轻视,古人费尽心力不得此!易学愈衍愈繁,正是不得其宗法,故而在枝枝叶叶中钻出这许多繁琐的东东来!
易学先辈谓孔子:“自卜商入室,亲授微言”。这里当明白,是卜丧了,故而藏之密室了;所授是口口相传,密之又密之事了!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