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释名及书名释疑
一、《周易》释名
古代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的译文就是取此义。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易字也有二义:①是指变化,从文字学看,有说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有说易的甲骨文为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从《周易》内容看,包含着变化的思想:如卦爻辞中,《乾》卦从初爻到上爻龙由潜、见、飞、亢的变化,《泰》卦中大小、往来、平陂、往复的变化。行筮时运算而显示出数的变化,等等。《周易》中这种变化被注释《周易》的《易传》深刻地、明确地阐发出来。《易传》所谓的阴阳交感、天地变化的思想成为中国先秦辩证哲学中的精粹。故易有变化之义。②是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按照古书记载,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二、《周易》书名辨异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孔子儒家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为《周易大传》。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