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卦辞与爻辞
卦有卦辞,爻有爻辞。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四爻就有三百八十四爻辞。再加上用九、用六两爻辞,实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卦辞主要是概括全卦的大义,具有提纲挈领的提示性作用。
《易经•系辞传》说:“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高亨先生认为“其旨趣都在于指示吉凶”,如恒卦的卦辞是“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翻译成白话就是亨通,很好,没有什么灾难,只要操守正道就有利,到其他地方去也是有利的。
大壮卦的卦辞是“大壮,利贞”。意思是所筮的事有利。否卦的卦辞就不是那么吉祥了,“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意思是否定了贤人的建议,或者把贤能的人排斥于门外,小人来到了,像君子一样的大人却走了。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不利于君子占问。每一卦的卦辞文字多少不等,少则二、三字,多则几十字。
大有卦的卦辞是“元亨”,大壮卦的卦辞是“利贞”,都只有两个字。
家人卦的卦辞是“利女贞”三个字。
而坤卦的卦辞就有二十九字之多,“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大意是:大亨之祭。问乘母马远行或出征是有利的。若君子有所前往,会先迷失道路,而后得到主人以礼相待,很好。往西南方可以得到朋友,往西北方可能丧失朋友,占问是否平安,得到这个卦吉利(历代学者对该卦卦辞的解释不一,争论颇多)。
爻辞主要是揭示某一爻的旨趣。
如坤卦初六爻辞是“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踏上深秋霜雪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寒冷结冰的冬天就不远了。它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显然,坤卦的初六爻辞对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爻辞也比较简短,有提示性的作用。它启发筮者循着爻辞的文字去灵活地去思考求占者要问的问题。不过,这些卦爻辞相当隐晦艰涩,什么“元亨利贞”、“休咎悔吝”、“大人吉”、“不利攸往”等等。若没有《易经》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究竟说的是什么,就包括一些易学大师们对有些卦爻辞的理解也各持一端。
这正是《易经》的神秘所在。假如人人一看都明白了,还叫天书吗?也正是因为卦、爻辞的多义性、抽象性和模糊性,才为占筮活动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维、判断空间。
比如,同是一个卦辞或爻辞,张三问的是关于牛的事情,李四问的是婚姻,都可以从同一句卦、爻辞上作出不同的而又合乎各自实际需要的解答。我们老祖宗的伟大智慧也就在这里。那么,筮者是如何利用卦爻辞来进行占筮的呢?我们不妨从几个经典筮例品出些滋味。
例:唐代葫芦生占筮刘辟被杀。
唐代有个人叫刘辟,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就去拜访一个叫葫芦生的盲人算卦先生,起卦得天雷无妄卦(聂)变成泽雷随卦(着)。葫芦生对刘辟说,你的官禄在西南方,二十年后不得善终。
之后,刘辟果然随韦令公在西川(四川在西南方)做官,官位是御使大夫、行军司马。二十年后韦令公死,刘辟进京上奏,皇帝未准。于是刘辟再一次微服拜访葫芦生并占了一卦。
说来也巧,还是天雷无妄变成泽雷随卦。先生对刘说,二十年前你占得这一卦,今日又得同样的卦。你不要乱动,否则就要大祸临头。刘辟不大相信,回到四川后聚众反叛。唐宪宗皇帝将其擒获而后被杀。
葫芦生的推断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卦辞和爻辞。
无妄的卦辞说: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置,不利有攸往。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开始很亨通顺利。如果不守正(不按正道做事),会有灾祸,不利于有所前往。显然,无妄的卦辞是不吉利的。再看爻辞,天雷无妄变成泽雷随卦,是上九爻发动,要用上九爻的爻辞断卦。
上九爻的爻辞是:无妄,行有青,无攸利。意思是往前走会有灾害,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葫芦生告诫刘辟不要妄动,妄动有大祸。
可见,学习《易经》,其卦、爻辞是不可不通晓明白的。那么,是否用卦、爻辞断卦就一定准确呢?也不尽然,那就要看筮者各人的理解了,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卦爻辞也会有不同的断法。
例:清代纪晓岚占卦断乡举。
清人纪晓岚参加乡试,他的老师为他占了一卦,得泽水困卦(凳),六三爻动。六三爻辞是这样说的:“困于石,据于冀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这句爻辞很难理解,译成白话是:走路时被石头绊倒了,手正好趴在藻藜上,到了宫室,不见了自己的妻子,很凶。
根据爻辞,纪的老师断纪晓岚考不上,不是明明告诉说“困于石,据于藻藜,不见其妻”吗?而纪晓岚自己则认为,我现在还没有娶妻,爻辞的“不见其妻”是说现在还没有人能与我匹配,可能是第二名。
“困于石”应当是说第一名是姓石的,或是一个带石字旁的人。发榜后,果然自己中了第二,第一名是姓石的,第三名姓米,米字的字形象藻藜。纪晓岚对爻辞的理解是正确的。
例:孔子弟子测子贡怎样回来。
《诚斋杂记》记载了孔子弟子测子贡怎样回来的筮例:
子贡出访多日不回,孔子就让弟子们占子贡何时回来,起得火风鼎卦(琴),其中九四爻辞有“鼎折足”的话,大家都说子贡无足(意思是没有车马)不能回来,唯颜回掩口而笑。孔子问他笑什么,颜回说,子贡会乘船回来,用不着车马即不用足。几天后,子贡果然回来了。
也有依据卦爻辞而得出错误结论的,甚或造成巨大损失。
例:汉武帝测讨伐匈奴。
汉武帝要攻打匈奴,用《周易》占了一卦,得泽风大过(餐),九五爻动。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何可久也。”太史们据这句爻辞说:“匈奴不久将破”。“何可久也”,就是匈奴已经维持下去了。
汉武帝相信了太史们的说法,就派了两支军队攻打匈奴。结果,一败涂地,汉军大多投降了匈奴。由以上几例可以看出,用卦、爻辞断卦,容易产生歧义。因为卦、爻辞隐晦曲折,对其理解具有多样性,其结果也就不同,甚至得出完全相左的结论。
不过,易学的大家多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地去理解和应用,其准确率也就很高了。卦、爻辞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语句艰涩,也必须突破这一难关。
若卦、爻辞都不能下工夫去读,浅尝辄止,就不算真正懂《易经》,更谈不上什么研究成果了。除了卦爻辞外,象辞、彖辞等也都是断卜的重要参考,不可忽视。
例:孔子占自己命运遇旅卦而哭泣。
《乾凿度》记载了孔子占卜个人命运的故事:孔子一开始并不懂《易经》,偶然用《周易》占算自己的命运得旅卦(昊),旅卦的彖辞说:“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就向自己的学生商瞿请教。
商瞿是懂《易经》的,商解释说:是小亨通,阴柔得于外卦而顺乎于阳刚,静止而依附于光明。离上艮下,离为光明,艮为静止。光明静止不动,你能集大道于一身,却不能将大道推行于天下;有圣人的智慧却没有圣知的权位,就是说只能当圣人而不会居官。
孔子听了这话哭泣着说:“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意思是凤凰不向这里飞来,黄河没有龙图出现,这是天命啊。孔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有光明圣德却难以推行于天下的命运,所以才无奈而哭泣。卦辞、爻辞、象辞、彖辞,所有的“辞”都源于卦象,也就是说,卦象是根本,“辞”是象的进一步延伸和发挥。
“玩辞”与“观象”相互映衬,玩辞可以深入理解“象”,观象又有助于“辞”的深化。尚秉和先生曾总结占筮经验认为:“占《周易》者以辞为先。然辞往往与我不亲,则察象为最要矣。”(《周易古筮考》)。辞、象是学《易》的根本,两者是不可偏废的。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