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学易经?
只要阅读完本文就可以入门易经!超级简单,含易经中的“大衍筮法”。
再次声明:只要你能读完此文,胜过你自己捣鼓1个月!
易经从入门来说并不复杂,只是今天的人把它写的太复杂!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看懂周易的入门文章,但是今天我回过头来看,还不够具体,那篇文章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小白来看,但是今天这篇文章,我把标准再降低一下,只要你识字,我就能让你看懂!
文章内容需要合乎知乎规范,故部分有删减。
一、教程前言
我写这样一个入门教程,也算是对自己所理解的《周易》知识的总结和梳理。
关于自学易经
网上关于周易的书籍太多太多,不包括当代人在易经方面的著作,清代以前的著述留存下书名来的少说也有几百部!所以如果自学理论上完全可行,因为你不用担心没有书籍可看!
很多理论是真的已经失传到了无书可看的地步!比如四柱里面的“纳音”,这个可是唐代(南宋之前)的主流命理方式,但是今天只传下来一本《兰台妙选》,还残缺不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说了,原因太多,回到易经。
但事实上,看完网上这些易经书籍,能让一个零基础的人(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零基础的周易)入门并了解概况的教程恐怕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
很简单
因为他们没有没有用初学者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来讲解易经!
因此,本教程将以通俗的语言,特别是以我的理解来解释和介绍《周易》。
本文不翻译原文,也不逐句解释!一个目的:
你看完我的文章你就能入门易经。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废话,下面我们开始教学。
4.看完本教程,你能学到什么?
A.学《易经》必知名词;
B.如何去读易经类书籍?(这个之前有讲过一部分)
C.各爻之间的关系
D.大衍筮法(很多人应该是冲着这个来看这篇文章的吧,但是如果你真想精通易经,单纯追求这个的话就是末技了。)
二、周易中的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个别名词已经在之前文章介绍过)
这里我会主要介绍一下几个概念:爻、卦、爻辞、卦辞、阳爻、阴爻、经卦(八经卦)、复卦(64卦)、卦名、卦象等等。
研究周易就像研究物理、化学、语言一样,要想入门,首先要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和符号体系,也有自己的公式、公理、定理和定律。
周易也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随着你逐步深入,研究《周易》研究到最后都会问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能用《周易》能够预测未来?世间真的有定数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问这个问题。
说到这个根本问题,其实在科学领域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万有引力定律。
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是谁让它落下来的?你可能会说是因为万有引力,但我问你,这个万有引力定律是谁设计或决定的?谁是各种定律背后的最终决定力量?
各个星球之间的运行如此精密真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吗?当然不用再问下去,因为没有人能给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会涉及到哲学或宗教或者其它未知领域,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可以深入研究,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而且在其它平台上有一些大型科学记录片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些,有一些评分很高,看完后你会惊叹宇宙的神奇,人类的渺小,你更会惊叹我国古人们的智慧,在以前没有今天高科技的情况下,我国古人对天文的研究居然可以这么先进!你会惊叹易经是一本智慧凝聚的书。
说这么多,就是跟大家说一个观点:
第一,不要先入为主就认为易经是迷信,
第二,当然也不用感觉易经很玄乎,以平常心来学习。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我们先来说说周易的一些基本概念。
概念解读:
一说《周易》,第一个我们想到的就是八卦!以至于很多人把易经八卦都放在一起来说,但是在讲八卦的概念之前必须先说一下,八卦不是周易的基础单位,“爻”才是周易的基本单位。
概念一:爻(yao二声)。
线条有两种,一种叫阳线,一种叫阴线。阳爻用一条长长的横线表示:—,阴爻用两条短短的横线表示——。
在《周易》中,阳爻和阴爻是用来表达阴和阳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也是最基础的单位。学易经学到后面就会用到“卦”,一个卦由六根爻组成。
上图中的乾卦就是由6根爻组成的。
卦又分为经卦与复卦,我这样说你可能又有点懵,所以我简单点说:
经卦就是八卦,这八个卦分别是乾(qian)、兑(dui)、离(li)、震(zhen)、巽(xun)、坎(kan)、艮(gen)、坤(kun)。
它的记忆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经卦又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就是八个卦之间的方位关系不一样,做为入门先了解即可。
上面说到“卦又分为经卦与复卦”。讲完了八经卦,我们说复卦,复卦就是64卦,两个八经卦分别重复一下,所以就叫复卦,也叫重卦,重复的重,一个意思。
总之你知道一个结论:64卦是由8经卦两两相叠组成的。具体原因在“如何快速记忆64卦”文章里有说明。
简单点一句话说你可以理解为八经卦(八经卦由三个爻组成,所以又叫三画卦),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演化出了64卦来表达世间万物。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概念三:卦数
这里的卦数其实就是卦序,就是八经卦的顺序,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单卦对应一个数字。比如在先天八卦里面乾卦排第一们,那么它的卦数就是1。
上面提到过八卦是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这两个的区别就是八个卦的排列顺序不一样。那么在卦数上也就有先天八卦数与后天八卦数,因为排列顺序不一样嘛,这个很容易理解,你们先不要管这两数怎么用,怎么用这里面有大学问,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见证数的威力。
后天八卦数: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注意在本文中,你要先知道先天八卦数就好了,就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八卦数先不用管,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记住数?
一个卦代表一个数,那反过来一个数是不是也代表一个卦呢?
是的!
数有什么用?
为了让你进一步把文章看下去,我必须来点干货,此处经小管家提醒已经进行合理删减,进行合理表达,感谢小管家(真心的感谢)
很多人会问数与易经里面的64卦能有什么联系?
运用数学的方法就可以,所以下面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比如:随便说两个数:25与6。
怎么操作呢?
25÷8=3……1;
6因为不够8所以不用除。
这其实还是根据易经的原则来的(其实也是梅花易数提到的数学的方法),25除以8(因为只有八个经卦,所以除以8)为3余1,看余数,所以25就相当于1,1为哪一个卦?没有记住赶紧去看表就可以了。
1为乾卦,6为坎卦(6没有满8所以不用除)。
也就是说1与6这两个数就可以组成64卦中的某一个卦,哪一个呢?
1与6,也就是乾卦与坎卦,上乾下坎组成了:天水讼——讼卦(䷅)。
所以你看通过数学的方法就能把数字与64卦一一对应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先不用管它什么意思,后面这些都会给各位说的明明白白。
总结一句:合理表达很重要;
感叹一句:传统文化的普及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概念四:卦名
上面得到的卦:天水讼卦,“天水讼”就是卦名,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
上面每一个数字代表的是都是经卦,两个经卦可以组成一个复卦,也就是可以组成64卦中的某一个卦。
我把64卦(八宫卦)图给到各位,各位自行收藏。
这张图理论上来说是要记住的,怎么记呢?我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来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简单说一点方便各位入门。
比如乾宫里面的天风姤卦,简称姤卦。
每一卦都分为主卦(又叫下卦、内卦)与客卦(又叫上卦、外卦),为什么叫“天风姤”卦呢?这个就跟每一卦的上卦与下卦有关。
天风姤卦的上卦为乾卦(☰),乾就是天,下卦为巽卦(☴),巽就是风,所以称为天风姤卦,同样“水泽节卦”也一样,64卦所有卦都是这样,上下一结合就出来一个卦,非常形象。
这里我把之前我总结的一个卦象图给到各位,方便各位理解。
当然先人们也知道这个不好记忆,所以总结了一道歌谣方便大家背诵。
《卦序歌》
三、如何读懂易经书籍
1、卦的结构
我先上一个图:你们如果以后读书首先要知道,书里面是怎么样解读易经的,知道卦画、卦名、卦辞、爻辞等等。
为了防止大家还不懂,我再额外再多说两句。
上面是以天水讼为例。
卦画:䷅;
卦名:天水讼,上卦为乾卦,下卦为坎卦;
卦辞:……
爻辞:……
这样一说是不是很简单?
每一个卦其实都是这样的结构,任何一个卦是吉是凶,你到易经里面去找对应的解释就可以了,卦的解释叫卦辞,爻的解释叫爻辞。
那么怎么样得到这样一个卦呢?
最简单的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用数学的方法”找到数字与64卦之间的关系。
但是上面只是一个大概,所以这里还要再做一下铺垫,否则大家跟不上我的节奏。
我再重复一下上面的“数学方法”,备注:作为入门教程,我尽量讲最基础最简单的入门方法,力争让各位看完就能记住。
跟上面的一样,我们还是用数学中的任意自然数。
为了各位的思路不乱,我们还是用上面的25与6。
“25÷8=3……1;
6因为不够8所以不用除。”
25除以8为3余1,看余数,所以25就相当于1,1为乾卦,6为坎卦,所以25与6这两数就组成了天水讼卦,推导步骤跟上面一样。
得到这样一个卦是远远不够的,周易里面除了卦以外还有“爻”。按《易经》的理论,如果你要判断事物的变化发展,除了有卦以外,还必须要得出动爻,就是变动的爻。
因为不管怎么样,你肯定是想知道事物的结果,结果是事物发展变化后的一个最终的结局,这里面有个“发展变化”,这个“变”体现在易经的卦里面就是动爻。
那怎么用数学的方法让“数”与动爻结合起来呢?也就是怎么样用数学法则来计算出动爻呢?
我说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还是以上面的例子。
当然还是数学的方法,所以做任何学问你都要学好数学。
第一步:任意两个自然数相加;
第二步,自然数相加之和除以6。
用上面的例子就是:
25+6=31,31除以6=5余1。
一句话总结就是:所有数相加的和除以6,然后排到哪个爻,哪个爻就是动爻。
为什么是除以6呢?
因为一个卦最多只有6个爻。
结果出来了1为动爻,也就是第一爻(初爻)为动爻。
初爻是什么呢?打开易经,找到易经64卦里面的“讼卦”,然后看到爻辞部分,我们看讼卦的初爻:“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如果余数不是1,是2,那是哪一爻呢?
那就是九二爻:“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同样如果余数为6呢?
这个做为一个思考题给到大家,很简单。
以前我们说一个人拿不定主意,说变卦就变卦,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这儿来的,很多人经常用这些词,但是确否定易经,很有意思。
我们继续往下讲。
2卦辞
所谓卦辞,就是在《周易》中描述某一个卦象整体吉凶的一段文字。你得到某一卦了,这个卦说了什么呢?就看卦辞。
3爻辞
它是描述一个卦中某一爻情况的文字,一个卦有六个爻组成,所以每一个卦都有六段爻辞。像上面你的动爻是哪一爻呢?九二,那就去找第二爻,这个时候就是看具体的爻辞而不再是卦辞了。
《周易》一共有64个卦,每个卦有6个爻,一共64*6=384个爻,乾坤两卦还各多了一个用爻,所以一共就386个爻。也就是说,整部《易经》描述了人生386种情况。其实这384个爻还可以再演化,这个就深了,先不说了。
根据我上面说的,第一步先确定卦,第二步确定爻,就可以断卦了。
这里面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全是动爻,全为静爻等等这些我们后面说。
关于爻这里补充一个细节。
我还是放一下乾卦的图:
阳爻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九为奇数,六为偶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如果一个卦的最下边的爻为阳爻,阳为九,下位为初,所以称为:初九。如果第二爻还是阳爻,就称为九二,如果第三爻还是阳爻就称为九三。
反过来,如果一个卦最下边的爻是阴爻,就称为初六,第二爻还是阴爻就称为六二,第三爻就称为六三等等。
卦画由下而上排列,第一爻称“初”,表示时间的变化,包括今天农历我们说初一、初三等等,也是指时间,两者都是一致的;
第六爻称“上”,上下的“上”,上是一个空间概念,在六爻中可象征空间的变化;
所以一个卦它表示的是时间与空间的组合,这个也是古人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推测万物的原因之一。
三、各爻之间的基本关系
这个之前说过,所以这是只引用一部分,其它的可以翻阅旧文。
在六爻之间,根据各爻的位次、性质、远近距离等关系,最主要的就是“承”“乘”“比”“应”四大关系,下面我一个个说。
1、什么是“乘”?
凡相邻两爻,如阴爻在阳爻之上,称为"乘刚”,简称“乘”,如泰卦,六四乘九三等。
象征弱者(柔者)乘凌强者(刚者),“小人”乘凌了“君子”,爻义往往不吉。如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这一阳爻都可称“乘”。
2、什么是“承”?
相反,凡相邻两爻,如阴爻在阳爻之下,则被称为“承刚”,简称“承气象征卑微者(柔弱者)顺承尊高者(刚强者),请求援助。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六四爻承九五爻等。
这时爻义的凶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两爻阴阳当位者为吉,两爻阴阳不当位者多凶。如一个阴爻之上有几个阳爻,则这一阴爻对几个阳爻都可称“承”。
3、何谓“比”?
凡相邻两爻,都可称为“比”(比近)。两爻互比,象征事物处在邻近环境中的作用与反作用,这个还要再通过两爻的阴阳承乘关系加以分析。
4、什么是“应”?
“应”各位可以理解为“呼应”“感应”。
在一卦中,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在相应位置上是两两对应的(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
对应之爻,如为一阴一阳,则互相感应,称为“有应”;如果都是阳爻,或者都是阴爻,不能交感,就称为“无应气爻位的“有应”“无应”。
在剖析爻象时经常用到,这象征着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与矛盾、对立的运动规律。
各爻之间的承、乘、比、应的关系相当复杂。比如,“应”就常常受到承、乘、比的影响,这构成了复杂的关系网。而各爻关系又与各爻的爻位特征的种种规定性交织在一起,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非如此也不足以反映万事万物的复杂变化。
在这里,以六爻的变化模拟事物错综复杂的变化,六爻又是某种事物在某种时空中的象征。所以爻象的推演程式是十分繁复多变的。只要在每一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我们所提到的破译“密码”的要诀,执简来驭繁,《周易》这座神秘迷宫是一定可以解开的。
我们继续往下解释,我再补充几个。
5、什么是“中”?
《易传》提出“中”的观念,认为上下卦之中位即第二、五爻往往决定卦的吉凶性质,因为“中”或“中正”为事物的稳定合理状态。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是因为第二爻处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处于上卦之中位,这两个位置优越,称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不偏的含义。
阳爻居中位,则有“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有“柔中”之德。如果刚好阴爻处于第二位(六二),阳爻处于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这是最完美的,在爻位中是最为美善的象征。
《周易》崇尚“居中”“中正”,符合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以前文章中我说过好多次,蒋中正占了个好名字。
讲到这里正好说一个问题:上次我说了蒋介石、蒋中正这两个名字是出自易经就有人问:易经这么厉害为什么他还败的这么惨?
有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话评论区回答一下吧。
我们继续说原理。
补充一个“当位”的概念。
当位
从爻位上来看,一个卦(共六爻)从下往上数,第一、三、五爻的位置为奇数为阳位,如果在这三个位置上的爻是阳爻(即阳爻居阳位),那就说该爻为“当位”;
反过来,还是从下往上数,第二、四、六的位置为偶数为阴位,如果在这三个位置上的爻是阴爻(即阴爻居阴位),那么就称该爻为“当位”;
如果不是上面我说的这两种情况,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就称为不当位。
很多人说我看这些名词解释有什么用?名词解释就是基础,有了这些名词的解释你以后看别人的书才不会费劲,越到后面你就越知道我这样写的苦心。
而且你早晚要读古文的,比如读“十翼”,不知道这些你不可能读懂的。当然如果有遗漏,欢迎各位补充。
四、大衍筮法
有没有人看文章看到这里,就是冲着“大衍筮法”来的?
如果你想入门千万不要投机取巧!我个人认为天道忌巧。最初我钻研四柱,我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没有一个人是既定的,四同也不是既定的!周易里面的吉凶就更不是固定的了。
易经里面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现实是“自强”容易,“不息”太难,今天一个想法,我要努力,我要奋斗,两周以后没有了,这就不能叫“不息”,这就是“息”了。
话说回来,如果非要把周易一分为二的话,那么周易你可以理解为哲学部分与预测部分。这就像是文科与理科,二者都不可心偏废,如果偏科了,你走不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房!
京房就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他可以把周易理论理解的炉火纯青,自成一派,但是对于哲学部分,易经里面说的做人的道理却一概不用,最终结局也是非常惨的。
他的师父焦延寿常说:“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
翻译一下就是:能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本事,但是却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的一定是京房了(他师父也是个牛人)。
古人说“善易者不卜”,不是说神神叨叨说错了话天打五雷轰,是你懂了易经的道理你压根用不着卜。
但是作为易经中明确记载的“大衍筮法”,我今天还是给各位翻译一下,以方便各位有一个了解。
大衍筮法即蓍草揲蓍法,是“四书五经”之《易经》原文中所唯一记载的一种最为古老的方法。
筮即策,说白了就是把数字与易经的爻辞、卦辞一一对应起来,结合《易经》卦爻辞来判断的一种方法。
以下内容截选自朱熹隶定的易传《系辞上传》:
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其实很多人推崇的“大衍筮法”就是上面这两段文字,下面我会详细给各位说一下怎么理解易经,系辞传里面这段话。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大衍之数“五十”,我个人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是有省略。上面也提到过“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后面怎么会实然出来一个“大衍之数五十”呢?所以我个人认为后面应该还有两个字,即:“有五”,合起来就是:“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这个不是我凭空猜测,我们首先要知道“天地之数”是怎么来的?所谓的"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天地之数"是多少呢?
它最初来自于河图,所以我们看河图。
河图上的"天数"是1+3+5+7+9=25,"地数"是2+4+6+8+10=30,“天数”、“地数”加起来就是“天地之数”,"天地之数"就是五十五。
"大衍之数"、“天地之数"就是55,这种说法听起来太玄乎。很多人说天地这么大,它的数怎么就只有五十五呢?
其实,“大衍之数"、"天地之数”就是"阴阳之数",也就是十个最小的奇数和偶数的总和,易经所有的数与二进制是似的,都是由这十个最小的奇数和偶数组成的,这个就可能说的有点深了,现有有很多人在研究易经的二进制,这个我们以后单独介绍,所以这些看似最小的数,其实是当之无愧的"大衍之数"、"天地之数"。
总之不管是55也好,50也罢,最后用的时候一定是用49,就是说你如果用55根,就拿出6根来,如果用50,就拿出1根来,最终是要剩下49根的,这个是不变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易经《系辞上传》里面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为方便大家理解,我用筷子给大家翻译一下。
所以我们会再次用数学的方法来数一下筷子,用筷子是方便各位理解。
1、“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个怎么解释呢?
就如同是你如果你准备了50根筷子,但是这50根不能都用,要拿出一根来放在桌子上一直不用,两只手里只能拿49根。
2、“分而为二以象两”,这个怎么理解呢?
你手里目前不是有49根吃饭的筷子嘛,分成两组,左手一组(A组),右手一组(B组),所以这就叫“分而为二以象两”。
“两”就是两仪,就是易经里面太极生两仪的意思。
其实整个过程就是模拟易经里面太极的变化:太极生两仪(刚才拿出来的那一根就是太极,分成两组就是两仪),两仪生四象……
我们继续。
3、下一句,“挂一以象三”怎么理解呢?
分成两组之后,从A组里面拿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其余的放在桌子上。这就叫“挂一以象三”,这个“一”就是拿出一根来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三”是有争议的,你可以理解为“天、地、人”三才,也可以理解为“过去、现在、未来”,这不是重点。
拿出一根来还没有结束,下一句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A组拿出一根来,然后把剩下的数除以四,也就是4根一组,4根一组,看看最后一组还剩下几根,这个就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4、归奇于扐以象闰
上面说4根一组看剩下几根,那么会剩下几根呢?想想也知道,要么1根,要么2根,要么3根,要么4根,
这个时候不管剩下几根,把剩下的余数也放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
这个余数象征什么呢?象征闰月。
所以“归奇于扐以象闰”就是这个意思。
5、最后一句是: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什么意思呢?
上面1-4说的是A组,A组的步骤告一段落,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两组的,A组结束后我们开始B组,B组的操作有一个关键点:
刚才A组的时候,我们最开始是先从A组拿了一根放到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叫做:“挂一以象三”,B组没有这个流程,所以B组直接4个一组,4个一组来分就可以了,
同样的,B组分到最后也会有余数,1,2,3,4这四种情况,把余数也是放到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这个就叫“故再扐而后挂”。
然后,把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所有的筷子都拿出来,放到桌子左上角。
最后一步是做什么呢?数一下桌子上还剩下多少根筷子。
当然我也可以直接告诉各位结果,桌子上不是有40根,就是44根,只可能有这两种情况。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是44或40根呢?
前文一再提醒不管你准备55根,还是50根,你都要用49根,49根是一个总数,这个不变。
第一步,你先拿出一根来象征太极,这个时候50-1=49根。
第二步,然你分成两组后,你从A组又拿出一根来放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挂一以象三),这个时候还剩下49-1=48根。
第三步,然后你开始4个一组进行划分。你要知道4个一组你是要把A组与B组的余数都放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
但是分成AB两组了,所以两组的余数就会如下情况:
情况一:A组余数为4,那么B组余数就为4,所以48-4-4=40;
余数不可能为0!这里特别注意,要么是1,要么是2,要么是3,要么是4!
情况二:A组余数为3,那么B组余数就为1,所以48-3-1=44
情况三:A组余数为2,那么B组余数就为2,所以48-2-2=44
情况四:A组余数为1,那么B组余数就为3,所以48-1-3=44
(再不懂的自己去数一遍就懂了,我感觉我能做的就只能做到这里了。)
所以不是40就是44。
以上就是第一次运算!然后我们开始第二次运算。
第二次运算是在第一次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就是第一次运算后剩下40根筷子就用40根,如果剩下44根那就用44根。
跟第一次运算一样,
1将所余的44根或40根.任意分为AB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所有步骤(也就是上面的1-4)。
最后也是要把左手二指之间的筷子数放在桌子左上角上,扣除第二次的余数之后,此时桌子上应还剩下40或36或32根筷子。
以上是第二次运算,不要急,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三次运算。
在第二次运算后剩下的结果上(40或36或32根筷子),开始重复第二次的步骤。
第三次运算后桌子上剩余的筷子应该是:36根,或者32根,或者28根,或者24根。
最后不管剩下多少根,我们把它除以4,这样三次运算以后就可能会如下结果:
结果1,如果剩下了36根,36÷4=9;
结果2,如果剩下了32根,32÷4=8;
结果3,如果剩下了28根,28÷4=7;
结果4,如果剩下了24根,24÷4=6;
费了这么大的劲,6,7,8,9这四个数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这一个数代表什么呢?
上面我说到过易经里面不仅有卦,还有爻,卦是由爻组成的,那这每一个数你就可以理解为:
代表一个卦中的一个爻!
第一次得到的数就是初爻,第二次得到的数就是二爻,依此类推,所以你要想得到一个卦,就必须要得到6个爻,而得到一个爻,必须要运算三遍,所以就是说你要想得到一个卦,就要运算18遍!
经过18遍的操作,你得到了6个数,这6个数组成了一个卦。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
三变成一爻,六爻成一卦。
你得到一个卦之后,还没有结束,得到了一个卦只是表示当前的状态,那未来的状态看什么呢?
看“之卦”!
之卦是由本卦的“动爻”变化之后形成的卦。
所以本质上还是看动爻。
什么是动爻?
在易经里面这四个数又代表四个不同的含义。我们说刚才三次运算其实就是模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四象是指哪“四象”呢?
太阴(老阴),太阳(老阳),少阴,少阳这四象!
6,7,8,9这四个数对应的就是太阴(老阴),太阳(老阳),少阴,少阳。
易经里面有一个原则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所以:
6,8为阴,阴在易经里面用“⚋”这个符号表示。
7,9为阳,阳在易经里面用“⚊”这个符号表示。
再细分一下:
9为阳之最,也就是阳到了尽头,所以9是太阳或者是老阳;
6是阴之最,也就是阴到了尽头,所以6是太阴或者是老阴;
同样的:
7是阳,但是还没有阳到尽头,类比到四象里面,所以7是少阳;
8是阴,但是还没有阴到尽头,类比到四象里面,所以8是少阴;
易经里面还有一句话叫:“阳极生变”,有“阳极生变”就一定有“阴极生变”,就是说阳到尽头,或者阴到尽头就要开始变化了。
6代表阴的尽头,9代表阳的尽头,就是说6、9马上就要变化了,因为到尽头了嘛。
所以6或者9就是动爻!
动爻就是可能会变化的爻。前面说到9为阳之尽头,6为阴之尽头,所以这两个爻是会发生变化的。
也许有人会问:会不会没有动爻?
会!
比如777888这六个数就没有6也没有9,那就代表没有动爻!
如果有动爻,动爻变化以后所形成的卦就叫“之卦”。如果你得到的本卦是谦卦,本卦的第四爻为动爻,第四爻变化后形成的卦(雷山小过卦)就是之卦。
以上就是对易经原文这段话的翻译,懂了这段话其实不需要例子了。
例子:此处按照小管家建议进行删除。
其实感觉还是有点对不住各位,但是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要遵守平台的规矩,经过修改之后我不确定是否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但是只要你有一定的基础应该是都没有问题吧,如果再有问题,你去公众号里面看一遍完整的,抱歉了。
最后补充一个朱熹的理论。
宋代朱熹的《易学启蒙》里面有一段详细介绍,我翻译过来各位可以看一下:
1六爻皆不变者,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
3二爻变者,则参考本卦二个变爻的爻辞,但以上爻为主。
4三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及之封的卦辞,但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参考之卦中二不变之爻的爻辞.但以下爻为主。
6五爻变者,则参考之卦中不变之爻的爻辞。
7六爻皆变者,则参考之卦卦辞。
有人说说,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有“月印万川”的功效。就是说,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就像天上的月亮,能倒影世间的一切。
最后,要再一次提醒大家,看卦爻辞必须先会看卦象,因为卦爻辞是从卦象里面"提炼"出来的,它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以卦象为依据的。
有一些大师注解的《易经》书籍,把卦象抛到一边,仅仅从文言文的角度来翻译卦爻辞,那是盲人摸象,根本无法解读卦爻辞的真相,建议大家不要看,越看你越糊涂。
专注易经原理深度解读,系统学习易经,快速入门。
易德轩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关于怎样自学易经?的分析,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的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易经》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德轩网或是下载安装易德轩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德轩每天更新资料。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